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我院“殷商渠韵·国贸远航”实践团在暑期期间奔赴安阳,开展了为期2天的社会实践活动。
第一天清晨,我院师生迎着朝阳,踏上前往安阳殷墟博物馆的旅程。抵达殷墟博物馆后,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师生们仿佛穿越时空,近距离感受殷商文明的厚重。甲骨文中的古老文字、造型精美的青铜器、气势恢宏的宫殿遗址,都让大家惊叹不已。大家认真聆听讲解,不时驻足观看,用手机和相机记录下珍贵的画面和知识要点。通过参观,师生们深刻认识到殷商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,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。



结束殷墟博物馆的参观后,师生们马不停蹄地前往建安小学开展公益课堂活动。课堂上,国际经贸学院的学生们化身“小老师”,为建安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。在红旗渠精神宣讲环节,“小老师”们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,向小学生们讲述了红旗渠修建过程中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,展现了“自力更生、艰苦创业、团结协作、无私奉献”的红旗渠精神。小学生们听得聚精会神,被先辈们的伟大精神深深打动,纷纷表示要学习这种精神,努力学习,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。


防溺水安全教育同样是此次公益课堂的重要内容。“小王老师”采用案例分析、视频分析等方式,向小学生们详细讲解了溺水的危害、预防溺水的措施以及溺水后的自救与救援方法。通过讲解野外水域的危险,让小学生们掌握防溺水知识和技能。

在简笔画教学环节,课堂气氛更加活跃。“小闫老师”耐心地教小学生们绘画技巧,从简单的线条到完整的图案,一步步引导小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。小学生们拿起画笔,认真地描绘着心中的美好世界,一幅幅充满童真和创意的简笔画在他们的笔下诞生。看着自己的作品,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。


此次活动不仅让我院在实践中拓宽了视野、增长了知识,也为建安小学的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精神食粮。宣讲红旗渠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;开展防溺水教育,增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;教授简笔画,激发他们的艺术兴趣。

第二天,我院师生整装待发前往安阳林州。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红旗渠纪念馆。在讲解员的引导下,大家依次参观了馆内各个展厅。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、一幅幅生动的图片、一段段震撼人心的影像资料,全方位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,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,历时十年,靠着一锤、一铲、两只手,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全长1500公里红旗渠的伟大壮举。师生们驻足凝视那布满老茧的劳动工具、记录修建历程的手稿笔记,仿佛能看到当年建设者们不畏艰险、战天斗地的感人场景。



随后,我院师生踏上青年洞徒步之旅。沿着渠岸蜿蜒前行,大家感受红旗渠的雄伟与险峻,深刻体会先辈们在修建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。

历时两天的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落下帷幕。这场专业知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之旅,既是我院学子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写照,也是新时代青年投身乡村振兴的有力见证。未来,他们必将带着这份宝贵经历,以更坚定的信念在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