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、河南省教育厅下发的《关于开展2025-2026学年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提升行动的通知》(教思政函〔2025〕521号)文件精神,进一步提升我校思政教师及学生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,我校近期采购100本《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》,确保相关人员能准确把握政策导向、精准解答学生在思想认知、价值观念及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,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化解学生思想困惑、处理常见思想问题提供坚实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南。
一、多场景推进书籍落地使用,让理论知识 “活起来”
《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》是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指导、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面向高校思政课教师、辅导员和大学生的通俗理论读物。全书围绕一书包含30个大问题、70个小问题,覆盖政治、价值、社会热点等多维度,采用问答式、案例式呈现。以“原汁原味”反映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内心关切,采用析事明理、实话实说的方式进行“面对面”对话,旨在把问题点透、把道理讲清,帮助学生在思政课中实现“入脑入心”,打通价值观育人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目前,书籍已采购到位,并分发给学校领导、思政教师、各二级学院学生管理团队、团委等部门,学校将构建“学习 - 实践 - 反馈”的闭环使用体系,推动书籍内容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工作各环节:
融入日常教学备课:要求思政教师以书籍核心理论为指导,结合学生专业特点与年龄特征,优化教案设计。例如,在“思想道德与法治”课程中,可引用书籍中关于理想信念培育的案例,将抽象理论转化为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,避免“照本宣科”。
开展分层研讨交流:每月组织思政教师开展专题研讨会,围绕书籍中的重点章节、实践方法展开深入讨论,鼓励教师分享将书籍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、学生谈心谈话的具体经验;同时,针对学生管理人员,开设“书籍理论 + 学生管理实务”专题研讨,重点讲解如何运用书籍中的价值引导方法,应对学生在学业压力、人际交往、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困惑。
搭建线上学习平台:在学校内部教学平台上传书籍重点内容解读、名师领学视频等资源,方便思政教师及学生管理人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自主学习,还设置“线上问答区”,邀请校内思政学科专家定期答疑,解决大家在学习与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。
二、多维预期效果:推动学校大思政教育质量全面升级
学校计划通过系统化的书籍学习与应用,将从教师、学生、校园文化三个层面实现预期目标:
提升教师专业能力:帮助思政教师进一步夯实理论基础,更新教育理念,在面对“00 后”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时,能更精准地找到思想引导的切入点。例如,在解答学生关于“我们为什么不能躺平”“应该如何看待网红”“我们应该追什么样的星”等问题时,可结合书籍中的理论框架,给出既有深度又接地气的解答,避免“空泛说教”;学生管理人员则能掌握更科学的沟通技巧与问题解决方法,在处理学生矛盾、开展心理健康疏导时,做到 “有理有据、共情高效”。
优化学生思政体验: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与管理人员服务能力的提升,让学生感受到思政教育的温度与实用性。同时,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社会热点问题,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,例如在面对网络上的错误思潮时,能运用所学知识理性分析,坚定理想信念。
营造优质校园文化:以书籍学习为契机,推动形成“教师潜心育人、学生积极向上”的校园风气。一方面,思政教师通过言传身教,将书籍中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;另一方面,学生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下,更积极地参与校园文化活动、志愿服务等,进一步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,助力构建“和谐、奋进、文明”的校园环境。
此次采购工作是学校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、推进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。后续,学校还将持续跟踪书籍使用情况,根据教师与学生的反馈不断优化学习与应用方案,切实将书籍的理论价值转化为思政教育的实际成效,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保障。